概述
俗称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通过人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和局部性损伤,常发生于直接接触电源,高压电场下作业及被雷电击伤后,伤后组织毁损严重,通常出现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深部组织的坏死,也可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肢体截肢(截指)发生率高。
分类
称电击伤。其皮肤损伤轻微,主要损害心脏(低电压),引起血液动力学剧烈改变。可发生电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电流在其传导受阻的组织产生热力,造成组织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称电烧伤(高电压)。此类病人全身症状较轻。
病因
电接触。
临床表现
病人触电后,常有短暂性的昏迷,占20%~50%,意识多能恢复,若头部有击伤区,除短暂的昏迷外还可出现神志恍惚、兴奋,CT检查可发现有局部脑水肿,继之脑软化。发生在非功能区时无定位症状出现,经治疗后可恢复,脑部可无后遗表现。
治疗及时多能恢复,严重时肾脏会出现一定的损害。
在严重病人常有出现。如抢救不及时可立即死亡,呼吸停止后人工呼吸时间要长,直至呼吸恢复稳定为止。
有出入口伤区,沿电流经过的区域出现夹花状肌肉坏死,骨周围软组织坏死常见,骨关节损伤外露;严重的可损伤头部,形成洞穿性缺损;腹部洞穿性缺损;肠损伤和肺损伤等。
上肢触电后,常出现腕、肘前以及腋部的损伤,这可能是由于触电时,肌肉受刺激收缩,上肢屈曲状,于手腕、肘前和腋下形成新的短路所致。
血液是良导体,电流易于通过,引起血管壁损伤,进而发生血管栓塞,血管破裂,引起继发性的局部组织坏死,肢体坏死。
出现延迟性局部组织坏死,伤口不断加深扩大。俗称:电击伤的伤口是“口小肚子大,经常有变化,入院是个样,几天又变样”。其原因与电击伤局部继发性的血管栓塞、破裂、间生态组织继发感染坏死有密切关系,同时它还与电流及强电场致使局部组织细胞膜损伤、逐渐出现的组织坏死有关。
如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昏迷后跌下,易发生颅脑外伤及骨折;雷电伤时易出现撕裂伤。
检查
1.头颅CT检查:可发现有局部脑水肿,继之脑软化。
2.心电图检查。
诊断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急救
用绝缘体或木竹棒(干燥)将电源线拨开,切不可用手拖拉伤者,以防急救人员触电。
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有条件时行紧急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时注意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入。合并颅脑外伤时,头部应予以降温,酌情使用25%甘露醇利尿剂。创面予以简单清洁,清洁单覆盖,以防再污染、再损伤。复苏后血压仍低者,可选用多巴胺药物治疗。骨折患者予以简单固定,制动。胸腹损伤酌情处理,尽快后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