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病因
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所引起。
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所引起。
由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所引起。
临床表现
有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等症状,早期体温为38~39℃,亦可高达40℃。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小婴儿常见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
检查
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计数通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有时白细胞总数反而减低。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常为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增高。
在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时C反应蛋白值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通常不增高,但也并非完全如此。
病原学的检测包括直接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标本可为痰、咽拭子、胸腔积液、肺泡灌洗液等。病原的分离为最可靠的方法。亦可做细菌或是病毒抗原的检测、核酸的检测以及抗体的检测。
胸部X线,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强,以后可见到双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诊断。但仍需要依靠病原学检测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
鉴别诊断
小儿肺炎须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应采取综合疗法,以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湿度60%左右,供给易于消化食物,经常翻身、拍背。
根据以下原则选用抗生素:①临床与实验室的资料针对可能的病原。②选用病原敏感的抗生素。③疾病的严重程度。
若为支原体肺炎,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无环鸟苷等。
若有缺氧表现,可予吸氧。可口服祛痰药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疗法。
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锻炼,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户外活动时,注意适当增加衣服。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时,不要与儿童接触。